类风湿早期诊断依据有哪些

2017-07-10 06:02:09 来源:
分享:

为了使类风湿准确无误的进行医治,类风湿的诊断1定要正确,如果出现了误诊的产生,那么会错过类风湿的比较好医治时间,在临床上诊断类风湿的方法有很多,类风湿早期诊断依据有哪些,主要以影象学检查为主,下面就请专家为您介绍。

诊断类风湿的方法:

目前国内外均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(ARA)1987年RA分类标准对RA进行诊断。此标准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、骨关节X线改变和类风湿因子(RF)是否是阳性。RA早期临床表现常常不特异或不典型,骨关节X线的改变只有在关节软骨破坏到1定程度才出现,加上RF在RA初期可能不出现,类风湿早期诊断依据有哪些,且缺少特异性,所以说此标准不适于早期RA的诊断。

为何说RF缺少特异性?由于RF是抗人或动物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上抗原决定族的特异抗体,通俗地说就是1种抗IgG抗体,其实不具有诊断的特异性。临床上发现除在RA患者血清中检测出外,RF还可以在干燥综合征(SS)、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、硬皮病(PSS)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(MCTD)等多种本身免疫病中出现,在1些感染性疾病中也可出现,乃至在1些正常老年人中可呈阳性。

诊断类风湿的方法已为大家介绍了,骨病专家指出,1旦确诊断为类风湿以后,患者要及时的进行治疗,否则类风湿症状会加重,严得的会致使活动遭到限制,和下肢无力等,这时候再去治疗,会给类风湿的医治增加很大的难度。

分享: